数字出版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1-07-1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全球经济发展都带来深远影响。数字经济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作用,也加速推动各个产业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由于受疫情影响,线下供给链条阻塞,“宅经济”“云经济”“无人经济”“直播带货”等线上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线上需求得到极大培育。疫情期间,相较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充分发挥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在满足特殊时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种情况下,疫情也在加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渐趋深入。伴随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数字出版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数字内容供给方式多元创新

  疫情期间,“宅经济”的蓬勃发展,大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从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向线上集中释放,各类数字内容产品悄然崛起。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各类互联网应用发展较疫情期间有所趋缓,但仍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18亿;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58亿,较2020年3月增长2311万;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较疫情之前增长了1.09亿。

  与此同时,人们对数字内容供给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出版业在生产方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迈向生产协同化、数字智能化、渠道融合化、服务实时化、产品社交化。加快构建以数据智能化为关键要素的内容供给链条,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思维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出版业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应用于内容生产。随着5G、云服务、物联网的应用推进,即时连接、实时服务正在成为数字内容供给方式的标配。新型数字内容的供给特征加速了产业数据化的转型进程,通过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实现了数字内容高质量的供给,将带动产业良性发展。

  产业生态链条正在重塑

  疫情带给市场的不是短期的变化,而是长期的变局。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由于数字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市场格局也都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新技术和新需求的赋能下,将催生新的数字文化业态与产品形态,涌现了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数字内容产业链条得以延展。

  此外,不同文化领域之间的融合渐趋深入,社交网络和网络社群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内容与其他产业的加速融合,并深度嵌入到各类消费场景中,实现了数字内容生态链条的延展,扩大了数字内容的传播半径。内容传播逐渐打破特定受众群体和有限场景下产品形态的局限性,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聚焦新需求、新市场,进行业务拓展,构建多维度的内容服务体系,在市场变量中寻求增量,在场景变革和思维破壁中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数字内容企业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

  5G大规模商用和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提速,将成为推动文化领域技术应用范式、行业竞争方式和大众消费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数字内容新业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竞争赛道。各企业纷纷加快基于5G技术业务布局,整个数字内容产业以及各个细分领域的行业格局都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视听化内容占比将有较大提升

  全媒体的视听化内容,通过多媒体、多元素、新手段、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受到了大众认可,成为互联网经济中最热门的传播形态。截至2020年12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9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另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4%,手机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最多的媒介,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超过100分钟。有声读物作为数字阅读的新兴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潜力,2020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6%)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多家出版单位将有声读物作为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值得一提的是,有声读物不仅成为我国数字阅读的重要方向,也成为全球数字出版的重要增长点。视听化内容已经进入沉淀期,内容精品化趋势明显,同时音频、短视频、中长视频、音频、网络直播等视听化内容与图、文等文本内容之间有了更加匹配的耦合方式。同时,在虚拟/增强现实、3D等技术的加持下,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层次丰富的视觉感官体验,从而提升数字出版产品的感染力。未来,视听内容将与出版业有更加深入的融合,进而引发新的增长点。

  数字出版将加速步入智慧化

  5G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发展,智慧化时代特征逐步突显。出版在技术赋能下也将实现从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到智能出版、智慧出版的升级,将实现出版流程的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创作的分众化、精准化,服务的定制化、场景化。不仅将突破原有市场化水平低、盈利能力弱、产品结构模式单一的局限,还将实现更加多维、立体的发展。以数字阅读为例,人与平台之间将实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交互。人工智能将深入到阅读内容策划、创作、分发传播、市场分析、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实现内容和服务更加精准,真正实现千人千面。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未来任何连接网络的终端载体,都可以成为承载信息、获取内容的载体,并且彼此连通,可基于不同终端场景不同需求实现自由切换,做到内容与终端、场景的精准匹配。

  数字版权有望迎更大发展空间

  数字版权是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运用区块链进行数字作品的存证、追踪监测及取证,并可对内容生产传播全流程进行记录。目前,利用区块链进行取证的法律效力已得到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等司法机构的认可与采纳。主管部门、大型出版单位和数字内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方面,已将区块链在数字版权的落地应用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课题。

  运用区块链技术可有助于数字版权的确权、追溯、运用、交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区块链可赋予每个作品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信息,将作者信息等关键的作品信息记录并储存在区块链上,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数字出版产品在区块链网络上生成的文创数据均被定义权属关系,通过区块链标识、智能合约、通证技术等保证数据对象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数据内容作品版权归属明晰提供技术手段。借助区块链分布式思维在数字版权资产管理过程中进行数字版权资产存在性证明,所有数据可逆向追溯,各个环节均可确认、举证与追责,从而建立数字版权的信用机制,形成数字版权共治、共享、共建的全生态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特别是区块链版权保护平台,对于推动实现数字版权确权、监测、侵权取证、诉讼、结算等服务的全流程管理,从而助力版权行业更高效、更健康运转。相信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交易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浏览量:8452
Baidu
map